胃溃疡的发病机制
武汉国医堂胃病医院专家指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胃溃疡的发病机制
(1)损害因素的作用:是指对胃粘膜造成损伤而形成溃疡,也称为攻击因子的作用。人们最熟悉的是胃液中的盐酸,当盐酸分泌增多,在胃内浓度达。0.lmol/L以上时就容易发生胃溃疡,在多年以前通过动物试验以及人体观察早已被证实。除盐酸外,胃蛋白酶、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重要的攻击因子,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证实,它与胃溃疡的形成及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有些药物也可致胃溃疡,如阿司匹林等,在临床上也较常见。
(2)保护因素减弱:尽管胃液中的盐酸与胃蛋白酶对胃粘膜有着自身消化作用,但胃粘膜本身对这种自身消化却有极强的保护作用,称之为胃粘膜屏障。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形成胃溃疡。但胃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减弱时,即使在正常胃酸情况下也容易形成溃疡。此外,如前列腺素等胃肠道激素对胃粘膜也有保护作用,分泌减少时也容易形成胃溃疡。
(3)易感因素参与:有一些人比一般人群患胃溃疡的可能性更大才口胃溃疡病人的后代患溃疡病是一般人群的3倍,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O型血的人患溃疡病较多,据认为因在血液中可检测出抗分泌型IgA抗体而导致溃疡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发病率要高已众所周知。此外,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者胃溃疡发病率高;精神压抑或受打击者容易发生溃疡;气候季节变化也可诱发溃疡病。
胃溃疡有哪些症状?
1、常见症状。上腹部疼痛,位于剑突(心窝)下或上腹部中线周围,呈烧灼性、啮咬性或饥饿性钝痛、胀痛或隐痛。但有时也仅局限于胸腔下部。疼痛发生后会持续半小时到三小时。一阵阵的疼痛时发时消,经过历时数周的间歇性疼痛后,会出现一段短暂的无痛期。
2、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反酸及胸骨后烧灼感是由于贲门松弛,流涎是迷走神经兴奋增高的表现,恶心、呕吐多反映溃疡具有较高活动程度。频繁呕吐宿食,提示幽门梗阻。便秘较多见与结肠功能紊乱有关。
3、上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推荐阅读】胃溃疡得了胃溃疡怎么办
胃溃疡的“天敌”——中西医平衡三维疗法
1、原理:从根源上杀灭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修复损伤的胃粘膜,从而达到治愈胃溃疡的目的。
2、优点:中西医平衡三维疗法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类型的胃溃疡能够做到辩证施治,治病求本。结合传统中医与西医先进疗法,延承其优势,规避其弊端,具有起效快、根治率高、无后遗症、复发率低,治一病而惠全身等的优势。
3、效果:可彻底消灭致病菌,修复胃黏膜的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力,真正做到彻底治愈胃溃疡。
胃溃疡的权威治疗专家
“陈树清”华中胃肠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8年,专门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20余年,先后发表过《中西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临床观察》和《慢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体会》等多篇论文,并在省级和国家级研究会上交流,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临床中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治疗各种胃肠疾病疑难杂症,针对一些棘手复杂胃肠病治疗颇有经验。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及全国性的胃肠疾病学术研讨会,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对胃肠疾病的<全球医疗指南>在国内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次获得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被任命为华中胃肠研究所副所长。擅长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各种胃肠疾病,结合个体差异实现个体化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根治等数千例。特别针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口臭疑难杂症都有显著的疗效。
温馨提示:一旦确诊为胃溃疡应该及时到消化专科门诊就诊,一方面可尽早治疗,另一方面还可防止因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出现胃溃疡出血或穿孔。就诊时医生会对轻微的溃疡病人建议门诊治疗,并制定治疗方案,对于较严重的溃疡病人则建议住院治疗。如果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或是不清楚的,可以随时的点击咨询在线专家,也可以拨打在线咨询热线:027-83990567(武汉国医堂医院胃病咨询预约时间:6:00-22:00)。地址: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270号太平洋公交站(下车即到)